从贾瑞看“痴”

红楼梦里面有一个无足轻重的“小人物”,叫贾瑞。他是荣宁两府的远房亲戚。贾瑞的爷爷贾代儒是代字辈的老学究,也就是贾宝玉的爷爷辈。贾代儒终身未取功名,只能在贾家的私塾当个教书先生,带一帮纨绔子弟读书。贾代儒的孙子也就是贾瑞,只能随爷爷做个小助教,越发的没有地位。贾瑞约摸20出头年纪,比起宝玉大不了几岁,论辈分还是个哥哥辈。但论地位,却如何比得上着红袍戴金冠的芊芊公子哥。偏偏这样一个小把戏,却爱上了两府最有势力,又最势利,最狠辣的凤辣子。可想见最后是没什么好果子的。但观其走向灭亡的过程,也是令人不甚唏嘘。

第一遍读红楼的时候,也没太关注过这个人,只是对风月宝鉴略有印象。然后对贾瑞的印象,也就是个形容猥琐的好色之徒。这次读《蒋勋读红楼》的时候,通过蒋公的解读,才领略到贾瑞的可怜。其实贾瑞能和秦可卿同章去世,作为警幻仙子秦可卿的对照面,又死于风月宝鉴之下(红楼梦有一个版本就叫《风月宝鉴》),可见曹雪芹在这个人物身上是蕴含了深意的。

佛教常说贪嗔痴三毒。贪字,嗔字好解,都是不好的意思。贪字为贪念,人如果欲望与现实脱节,就会产生贪念。嗔为嗔怒,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,人就会出离愤怒。贪嗔二字给人带来不好的情绪。偏偏这个痴字不太好解。痴为妄想,执着一念,而抛弃理智,按佛道的观念,应当也是一种不好的情绪。人应当远离。但现今社会倒慢慢提倡这种痴,例如:对一个人忠贞不渝称为痴情,对一件事追求极致称为痴迷。似乎痴字都快成褒义词了。

贾瑞对王熙凤的用情就可谓痴情。

他们的家世完全不般配,而王熙凤又十分厉害。王熙凤每一次故意戏弄他,他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当。
他其实很痴,他被王熙凤骗了一个晚上,寒冬腊月蹲在地上冻了一夜,回去又被他祖父打了一顿。第二天他去找王熙凤的时候,王熙凤立刻抱怨他,说你昨晚怎么没有来,他马上觉得是他自己错了,赶快跟王熙凤再约。

曹雪芹刻画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呆瓜,被渣女玩弄的过程。最后呆瓜被玩死了。其实贾瑞最后还有救赎的机会。

一个跛足道士要度化他,给他一面“风月宝鉴”镜子,让他不可以看正面,只可以看反面。
它的反面是一个骷髅。可是贾瑞觉得骷髅不好看。他翻过镜子的正面一看,王熙凤在里面向他招手,他便“荡悠悠”进镜子里跟她做爱,最后“纵欲而死”。

读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很容易看破贾瑞的“痴”。贾瑞是个刚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,第一次情窦初开,陷入他的女神王熙凤的情网中不能自拔,也是可以理解的。如果他这次有幸能跳出这个”痴“,回归一点理性,他可能也会对自己的不能自拔付之莞尔。只可惜世事没那么多如果。

佛家说痴字是毒,是要大家放下那份执念。那种不管不顾的感情所带来的美好,只存在于戏剧和文学作品中,或是人们想象里。现实生活中的执念往往都带会给人带来伤害。但如今纷繁尘世,又比曹雪芹时候诱惑更多。要抛去这个痴字谈何容易。毕竟千百年不变的是人性。就好比当下社会的中国家长,在子女教育上就深陷这个“痴”字,尤其是妈妈们。可能女性天生更容易焦虑吧。

每位家长心目中都有一份痴情,那就是“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”。中国自古就有这个传统。人说时代变化快。但不变的是家长的“痴”。十几年前不也有一首儿歌,唱到:

我学学这个
学学那个忙得不的了
我的烦恼
又有谁会知道
学的太多学的太杂消化不了
爸爸听我说
妈妈听我说
我喜欢和小朋友蹦蹦跳跳
……

可见这自古时代变迁、社会进步,却改变不了人性。现今家长心目中如贾瑞那般对女神的情愫,就是希望孩子能金榜题名、前程似锦的梦想。而诸多的教育机构就有利用了这份”痴“,将家长们玩弄在股掌之中。好似王熙凤的狡诈与狠辣。我不知道,贾瑞有没有意识到王熙凤的存心玩弄。我想可能贾瑞偶尔会意识到,但只要王熙凤略施手段,他又相信他还是有机会了。我们现在的家长又何尝不是这样?在报补习班的时候,他们有没有想过,我的孩子能接受得了吗?在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,他们有没想过,是不是我哪里没做好呢?我想家长们的心里可能会时而冒出一些直击灵魂的瞬间,就像风月宝鉴的正面。虽然它能拯救贾瑞的身体和灵魂,但它并不能慰藉贾瑞的执念。虽然有跛足道人想度化贾瑞,但这时候谁也帮不了一个已经陷入“痴”字的人。只有自己能镇定心神,明白判断什么是自己需要的,才能走出这个执念,走出这个“痴”。如果走不出,时间也过去了,人生就这么短短几十年。像贾瑞一样,就再也没机会翻盘了。